黄鲲鹏,汉族,中共党员,2005级校友,亚搏手机app官方网站入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信号处理方向)毕业,曾担任学院学生会主席一职,现任四川省水利厅东风渠管理处党办副主任、团委副书记,2019年底挂任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柯洛洞乡党委副书记,长期扎根基层从事脱贫攻坚工作。
挂职期间,争取单位扶贫资金102万元投入到扶贫产业,帮助受帮扶地实现野花地臧家乐项目、虎掌菌加工厂、牦奶牛养殖园、冷链车租赁4个产业帮扶项目良好运营,使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7040元,超出国家贫困线69%;联合致公党四川省委开展“天珠之窗·脸盆行动”健康卫生教育活动,移风易俗,全乡735名小学生受益;联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善地救心”行动,救助先天心脏病患儿5名;联合四川省残联八一康复中心开展“雪域朝阳”肢残救助项目,救助骨坏死困难群众21名,进行全免费人工关节置换。一心一意为困难群众着想、矢志不渝救治患病群众的扶贫事迹被《中国青年》(2021年第五期)刊登报道。个人荣获“四川省直机关优秀共青团干部”、第八届“四川省青年优秀志愿者”。
主导开展的四川省水利厅“天珠之窗”藏区远程教育帮扶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四川省直工委《定点扶贫的实践与案例》。“天珠之窗”项目在2018年12月,荣获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卫健委等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金奖”(脱贫攻坚类别);2018年12月,获团中央“全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优秀五星项目”;2019年2月,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表彰为“2018年度全国百佳志愿服务项目”;2019年12月,被团中央、中国青志协表彰为“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
他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坚信通过扎根基层脱贫攻坚的历练,日后在面对挫折和挑战时,能做到勇于直面、不言放弃,对于他来说这将是一笔难得人生财富。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校友黄鲲鹏和他的藏区扶贫故事......
“一个也不能少”
我的藏区扶贫日记
——黄鲲鹏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柯洛洞乡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海拔3600米。2019年底,单位派驻到这里的李忠华书记因患高原引发的疾病返回成都治疗,我受组织委派,到柯洛洞乡接任乡党委副书记,分管脱贫攻坚和援藏干部管理等工作,到现在已满一年。
十月的德格,天气总让人捉摸不定,晴一阵儿,又雪一阵儿,下村入户返程的途中,天空忽然下起了雪。驾车经过崭新的党群活动室,我看见柯洛洞乡燃卡村的志玛阿姐也恰好路过,她远远的看到了我,就急忙朝我走来,挥着手大声喊道:“卡卓、卡卓,鲲鹏书记卡卓(藏语意为谢谢)。”我连忙招手回应道:“泽仁、阿姐泽仁多加(藏语意为吉祥如意)。”她的步伐比以前轻快了许多,这个季节特有的和煦阳光勾勒着她的身影,这时我才注意到,雪停了,天晴了。
相识
我到任时,整个德格县已脱贫摘帽,贫困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但通过对乡所辖的8个行政村走访发现,许多脱贫群众都饱受骨坏死这一疾病的困扰,病痛成为最大的返贫风险点。
骨坏死疾病是高寒地区的常见病,特别是膝关节、踝关节和髋关节,这和藏区群众日常爬坡上坎的劳作磨损、席地而坐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一旦患病就会造成2—4级肢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
53岁的志玛阿姐就是这些患病群众中的一个。因为没有谋生手段,加上没有文化,志玛阿姐独自生活十分不易。这几年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帮扶下,勤劳的阿姐生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能领取到低保、草补林补、生活救助等资金以维持生活。而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积攒些钱,医治自己的腿。
阿姐的双腿患膝关节坏死已经七八年了,行动十分不便,走路要用拐杖支撑,发病时常常彻夜疼痛。可是刚刚脱贫,难以支撑起七八万的医疗费用,阿姐跑了甘孜、成都多家医院后选择了放弃。
救助
掌握到贫困户多发患骨坏死疾病的情况,我向单位做了汇报,获得了全力支持。最终,经多方协调,在单位和自己的努力下,确认了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出资,由四川省水利厅、东风渠管理处、省残联八一康复医院联合开展并具体执行“雪域朝阳”柯洛洞乡肢残救助医疗帮扶项目,针对全乡患骨坏死疾病的贫困群众开展全免费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由于德格距离成都路途遥远,单程900多公里,开车需要两天,患病群众往返两地十分不便。此时,荣获了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金奖(脱贫攻坚类)的“天珠之窗”远程教育帮扶志愿服务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借助远程视频平台,组织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骨科援藏医生和八一康复医院的骨科专家,分别在独木岭小学和东风渠处机关,分批次进行初诊和专家远程会诊,再由东风渠管理处分批次组织满足手术指征的患病群众前往成都接受手术。
根据我前期带领各村援藏干部走访汇总的情况,项目在2020年7月底启动,组织进行了第一批次病人远程初诊,确定了第一批次手术病人名单,并确定在7月31日开展术前专家远程会诊。谁知到了会诊那天,燃卡村的志玛阿姐却没有来。
我赶紧通知村干部,务必找到阿姐过来参加。一会儿得到回复,说阿姐去“耍坝子”(赶集、聚会)了。在电话里,村干部也有情绪,觉得帮扶单位辛辛苦苦帮助大家争取到了这个医疗救助项目,援藏干部深更半夜都在各家各户了解病情、宣传政策,结果却被当儿戏,“太不像话了”。
我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意识到实际情况也许没有村干部汇报得这样简单。当时我给村干部答复,把阿姐先安排到下一批次,具体情况后期再详细了解,我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她。用总书记的话讲,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寻遍
第二天,由乡党委委员巴松、东风渠派驻郎达村干部周祥龙带队,首批5名群众和5名家属得以顺利成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很成功,病人也严格按照医嘱认真坚持了术后的康复训练,取得了非常好的康复效果。住院期间,单位还安排了“藏族大学生实习小站”的实习生丹真四郎全天候在医院担任翻译。22天后,首批病人康复出院。
送走首批病人后,我又承担了不少其他工作,但心里始终放心不下志玛阿姐,手术名单里不能没有她。
第二批病人到成都医院报到的时间确定为2020年8月26日,术前会诊时间为8月24日,见到阿姐并安排她参加第二批次术前会诊的事情又提上日程。8月21日上午,阿姐家中无人。22日下午再去,还是无人。问山沟外的邻居,说阿姐23日早上会在家。
当时燃卡村片区已停电4天,电话早已联系不上。22日晚,夜深人静了,加上缺氧的原因,我辗转难眠,回忆起和志玛阿姐接触的点滴——每次入户到她家走访,她总是热情的给我倒上热气腾腾的酥油茶,把家里的最好的牦牛肉、奶渣、麻花等全部拿出来给我吃,非常热情。阿姐淳朴善良,我也十分体谅她,去的次数多了,我便会随手带一些生活用品留下,阿姐也会通过翻译和我讲讲家里的情况。渐渐地,我们相处得如同亲人。
想到此处,我更坚定了一个信念:我必须见到阿姐本人,当面了解清楚情况,排除一切干扰,让她接受救助。
8月23日,星期天,雪。我起了个大早,带着郎达村驻村干部周祥龙、省水利院派驻独木岭村干部杨鹏,再次踏上了走访志玛阿姐之路。此时,阿姐家山沟里的路面已经因为接连几天的雨水被泥石流埋住了,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在当面询问之下,才知道阿姐根本就没有接到会诊通知。我恍然大悟,最近降雨太多,交通、通讯不便,是情有可原。
我们向阿姐说明了情况,说到去成都做手术需要陪护,阿姐犯了难。她唯一的女儿在错阿镇绒岔村生活,距离这里有90多公里,电话也打不通,无法联系。
时间紧急,听到这个情况,我们一道驱车赶往错阿镇,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来到了阿姐女儿家,结果却没有人。最后在傍晚时分,我们在牧场上面一个没有电话信号的林子里找到了正在挖药材的她,随后连夜从错阿镇出发,把阿姐女儿带了回来。
术后
2020年8月24日,术前专家会诊顺利进行。8月26日,由乡领导带队,第二批次7名病人和7名家属平安到达成都医院报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专家曲铁兵、刘克敏、洪毅,首都医科大学专家温亮等,专程来到成都为第二批病人实施了手术,让远在柯洛洞乡的贫困群众享受到了国家级的医疗资源。
如今,阿姐已经丢下拐杖,恢复了健康。听村干部说,现在的她逢人就讲党的政策好,感谢四川省水利厅和各级残联、援藏干部对她的帮助。
目前,第三批次7名病人已完成术前会诊,做好了前往成都接受手术救助的准备。最后一批次病人也于10月12日完成初步诊断。这些扶贫故事,就像德格十月的天气,风雪过后,一定会有灿烂的阳光。
光明前景鼓舞人心,光荣使命催人奋进。回顾东风渠管理处2020年的定点帮扶藏区脱贫攻坚成绩:援助中扎科镇3个村土豆种植600亩,喜获丰收127.9万斤,正红红火火开展对外销售;援建中扎科镇扶贫超市竣工开业,解决了群众购物难问题,实现乡村经济内循环;联合致公党四川省委开展“天珠之窗·脸盆行动”,开展健康卫生教育并发放每人80元健康卫生物资,柯洛洞乡735名小学生受益;帮扶郎达村4个产业帮扶项目运营良好,经济收益稳定,同时收获很好社会效益;郎达村3名大学生在东风渠干部职工资助下顺利完成学业,中扎科镇3名大学生到东风渠“实习小站”完成实习;本单位荣获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藏区工作有时候难一点、累一点,对于我们援藏干部来说,毕竟还仅仅是本职工作,但对于受到帮助的贫困群众,可能就足以改变命运,甚至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扶贫无小事,我们在岗位上一定会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用心用情,设身处地为贫困群众着想,全心全意为藏区贫困群众服好务,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为建设团结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藏区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