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1”高校联盟目的
2006年伊始,周立功先生下定决心整合企业和社会的各种优势资源与高校无偿合作,共同推进高校教育改革,努力探索能够大批量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教材、教法和教学模式,最后联手江西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南华大学、西安邮电学院、宁波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韶关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形成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全国推广,使更多人受益。以“周立功‘3+1’创新教育模式”命名这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3+1”创新教育模式,走出了一条在大众化教育形势下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创新与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零适应期”优秀本科生的改革新路。
2. “3+1”教育模式
图1 “3+1”创新教育模式示意图
有别于前三年在学校培养、后一年到企业培训的传统“3+1”模式,本“3+1”创新教育模式是指“3个紧密结合——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容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提出了“面向工程、项目驱动、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工程教育创新理念,构建了“实验班+实验室+实践基地”递进的“学做合一”教学平台。
(2)克服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三个相互脱离的现象,形成了“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模式与机制。
a.克服教与学相互脱离的不足,多途径实现教与学的紧密结合,着力提升理论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应用知识能力。
b.克服理论与实践相互脱离的不足,通过学做结合与“四个阶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着力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知识掌握程度。
c.克服学校与企业相互脱离的不足,建立合理的机制和有效的形式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紧密结合,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
(3)针对当前学生管理和素质教育中的问题,实施了以自我管理为核心的学生管理制度和融入学习与生活全过程的素质教育体系。
如果说传统的教学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课程为层次传授知识,就像用砖块建房子。“3+1”创新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驱动、能力为目标,框架式结构建大厦。通过工程项目的融合,将一个较为精确的专业知识系统框架立体的展现在一群初学者面前,从而改变了学生学而不知所用,学习为了考试,考完不用、考完就忘的现象;学习无目的、被动学习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的、有目的的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学习。
3.四个晋级阶梯
大学本科有四年时间,我们以“四个晋级阶梯”的人才培养模式规划四个阶段的课程体系:大一阶段注重科学基础训练和专业启蒙;大二阶段注重专业基础训练;大三阶段注重专业课程学习;大四阶段是工程研发阶段。通过上述四年面向工程的培养,学生具备了研发工作的经历与一个合格工程师的主要素质,实现高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连接”。
学生经过“3+1”创新教育模式的培养,将更容易步入自己的职业生涯,比同龄人更快的走向成功!
4.经费资助投入
周立功公司通过“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或直接捐赠学校等方式,现已累计捐赠现金400余万,捐赠的教学书籍、教学设备价值1000万有余。其中,自2008年5月至今,周立功公司分5次先后捐赠给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验室建设经费近130万元。
5.教学团队建设
“3+1”创新教育模式的教师团队主要由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教授、青年教师以及企业工程师组成,还包括联盟高校与其它高校的专家学者。
“3+1”创新教育模式还探索了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参与教学工作的“学校、教师与学生三赢”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组织。教师队伍中增加了学生助学的层次,构建以学生为基础,青年教师和一般工程师为中坚,教授和高级工程师为塔尖的金字塔型的多年级、多层次,教与学紧密结合的教学团队与教学组织,如图2所示。
通过多轮教学实践,探索了“互动式、启发式、探讨式教学”+“数字化学习”的教学方法,将“以教师为中心”与“以课本为中心”的,相当多是“满堂灌”的教学体系,转变为教师与学生紧密结合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精讲多练”的教学体系。教师是精讲的主角:精心组织课程教学体系,精心讲授知识模块及其精髓与相互联系。学生是多练的主角:师生互动、团队互动、互帮互学,理论紧密结合实践。并注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如全面实施“e-Learning”,打破了传统学习模式的时空界限,拓展学习空间。丰富的网络资源(如开放教育网与精品课程网)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良平台。
图2 “3+1”创新教育教师团队
6.教学方法与手段
“3+1”创新教育以“面向工程、项目驱动,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这样就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的大班教学,一个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进行启发式、自主式、实战式教学。
(1)“互动式、启发式、探讨式教学”+“数字化学习”的教学方法。
(2)“3+1”创新教育实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实验室建在班上。
(3)通过“项目驱动”,融合多学科知识,锻炼工程能力。
(4)改革以学时为目标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以质量为目标的教学管理模式。
(5)改革以笔试为主的传统考核方法,促进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
(6)考试分为阶段性、课程性和结业性三个等级。
(7)通过科技竞赛提高动手与创新能力。
了解更多关于“3+1”创新教育联盟:
中央教育电视台专题片:“3+1”创新教育之路: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8facd20100d9ud.html
“3+1”创新教育模式在全国的应用推广辐射: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8facd20100dads.html
“3+1”创新教育模式聚合高校与企业的力量: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8facd20100dadc.html
我校举办09级3+1创新教育实验班开班典礼:http://news.cuit.edu.cn/NewsCont.asp?ID=27165